*
*
HISTORY
會祖唐心潔些女與她的修女們重要記事年表
1887
會祖唐心潔修女(Mother Immaculata Tombrock),俗名伊莉莎白‧唐布拉克(Elizateth Tombrock)於1887年11月14日出生於德國西伐利亞省的亞冷鎮(Aahlen),因出生時體弱多病幾進夭折,篤信天主教的家人讓她在出生當天即接受洗禮。
1890
四歲的心潔修女已非常渴望將救主的福音廣傳於人。他於1920年的日記中曾寫道:「4歲時母親要我常拜苦路,當時所獲的恩賜極為豐富,至今記憶猶新。」
1901
聖功女中的發展
完成國民教育的心潔修女在當時女子不可在外從事工作的年代,決定獻身教育事業。幸運的他獲得父母的允許,在身體狀況不斷的情況下,依然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到了教師資格,並於1907年抱病至密爾海職教,度過了快樂執教時光。
1909
1909年1月,心潔修女因患骨結核症而面臨需要截肢的命運,3月結束教書生涯,並在他的堅持下,7月時終於找到同行者願意陪伴已病入膏肓的修女前往露德祈福,一行人在8月8日抵達露德,開始為其一周的虔誠祈禱。期間,心潔修女在8月13日或神師的允許,他發下了終身貞潔願,8月15日在露德的最後一天,參加聖體遊行時,朋友們將修女抬到看臺上,面對著玫瑰聖母小堂,大家齊聲誦禱,在祈禱中,心潔修女不間斷地為參與的信眾祈禱,卻始終未替自己的健康做祈求。當耶穌聖體臨近時,心潔修女謙卑的屈膝跪下,雙手交叉胸前俯首至地,仁慈的耶穌走向她,伸出雙手觸摸了她:『孩子,妳的身體痊癒了!』修女隨即失去了知覺,莫約一刻鐘的時間,心潔修女醒來並伸出雙手說到:『我的病好了!露德聖母治好了我!』
第一次經驗了偉大的奇蹟的心潔修女,精力充沛的買了一支大蠟燭,來到山洞向聖母至上最高的謝意,她感到一種強烈的召叫。
1910
巴西桑達倫教區主教、亦即德籍方濟會會士安滿道巴爾曼(Bahlmann,OFM)受命負起在巴西復興方濟會的工作,深感公教老師的重要。一次拜訪孟斯特的佳蘭會修女中,安東院長隨即推薦伊莉莎白作為人選。安滿道主教急速與伊莉莎白相約面談,說明可提供一個既可度修會生活,又能從事教學工作的機會,伊莉莎白欣然接受。同年的8月15伊莉莎白領受了會衣,取名為心潔修女(Maria Immaculate of Jesus),這個名字從此即屬於他。領會衣不久,心潔修女便出發赴巴西。在語言不通、物資不足的環境中,安滿道主教與唐心潔修女於1910年12月5日共同創建本修會。
1922
發展迅速的修女會於當時已有了六座會院,由於伊戰之後德國的援助中止,在主教的要求陪同下,心潔修女遠赴美國一同籌募基金。旅程中修女的心臟病復發、染上回歸熱讓他幾乎喪生,但也奇蹟似的平安抵達紐約。抵美後,在文德大學設立了會院。當年9月,她在餐飲部參與工作,攜著一籃餐刀走進餐廳時,因心臟病突發而昏厥在地,以致右肩受重傷,脊椎骨更嚴重挫傷;雖喪失了慣用手右手的功能,她學著靠左手打字回信、募款,並四處奔走成立初學院。這一年教宗碧岳十一接受了心潔修女及修會為司鐸的奉獻,而巴爾曼主教依宗座需求改組了修會的制度,心潔修女由隱修會的院長變更為總會長。
1924
往後幾年,心潔修女病情越趨惡化,鮑崇仁修女(Pacifica Boenning)擔任心潔修女的護士,時時陪伴左右。雖承受著巨大的病痛,但天主給予這位受苦者莫大的安慰。
1927 /1930
他的修會成立了7個新機構及會院,包含巴西所成立的醫院、學校、療養院;德國成立的初學院和教育中心,美國的方濟大學烹飪服務、孤兒院;並響應中國山東省濟南教區監牧楊恩賽(Cyrillus,OFM)主教的邀請,接管濟南洪家樓的孤兒院。
1931 /1935
6位年輕德國修女浩浩蕩蕩,來到中國山東開啟了第一個非天主教文化國家的福傳。修女們看到當地貧苦人們的需求,建立好會院、聖堂之後,立即投入照顧孤兒、開設難民醫院等社會服務工作。1933年在武城十二里庄建立第二座會院,接辦孤兒院、增設嬰兒院、小學、醫療門診及慕道中心;1935年建立第一座中國初學院。同年又在十二里庄開設診所,取名「露德聖母」,設有藥劑室、牙醫室、眼科室、一般醫療室、掛號處,是方圓百里唯一綜合診所,吸引許多遠道病患徒步求醫。
1936
修會召開第二屆總大會,心潔修女辭去了總會長的職務,由副總會長鮑崇仁修女接任。同年天津市聖功女子中學的夏景如校長商請修女會承接辦理中學校務,1948年天津聖功女中隨修女會離開中國而結束。
1938
4月23日,唐心潔修女逝世於聖文德總會院,得年51歲。他畢生致力效忠天主,竭盡所能為苦難的人服務,所傳播的福傳種子,持續在世界各地開出美麗的花朵。
1948
修會撤出中國,來到台灣。1949年因高雄陳若瑟主教之邀請,定居高雄,隨即開辦門診、要理班、教英班及鋼琴班以服務當地居民。不到三個月,門診成為30床的正式醫院。
1951 /1984
幼兒教育的發展
在醫院復院後,隨即由德籍白克滿修女籌劃成立臨時幼稚園,起初是針對教友小孩提供服務,於1955年開始對外招生。1958年「天主教高雄市私立樂仁幼稚園」核准立案。1955年開辦新營樂仁幼稚園,於1974年立案,期間亦先後開辦鳳山樂仁及左營宇仁幼稚園。
修會秉承會祖唐心潔修女尊重生命、熱愛教育,傳揚基督大愛的使命,為培養幼兒宗教心,協助幼兒奠定健全人格的成長發展,於1984年開始實施蒙特梭利教學法,以全人教育的視野為台灣幼兒教育注入新的理想目標。
1955 /1965
醫療服務的足跡
隨著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加,1955年開始陸續設立台南縣新營樂仁門診(1955年)、高雄市左營樂仁門診(1957年)、台南縣麻豆樂仁醫院(1962年)、汐止樂仁診所(1962年)、桃園縣大溪樂仁醫院(1964年)為桃園縣的原住民提供醫療服務、高雄縣旗津醫療服務站(1965)為漁民提供醫療服務
1961
鳳山會院開設外語班,由修女教授英文、法文與德文,增加與民眾接觸的機會,同時也傳遞福音,直到負責修女調離鳳山為止。
1963 /迄今
聖功女中的發展
修女會在台南市三分子購得土地約萬坪,鳩工庀材,1964年聖功女中第一座三層樓校舍竣工,同年經核准立案為「私立聖功女子初級中學」,由傅正彩修女擔任校長,1967年增設高中部,更名為「私立聖功女子中學」,繼續購地增建學生宿舍大樓、教職員宿舍、克彬堂大禮堂、會議廳暨學生活動中心(1977年)、並闢建運動場,整治校園環境。1982年再次續建學生宿舍(坤昱樓)、改造圖書館、視聽教室、輔導中心、校史室、美術、音樂教室等,1983年開闢溜冰場及花圃。
聖功女中校訓為「溫良恭儉」,秉持天主普愛的精神,致力於耕耘人心的教育大業。從「生活教育」、「英語教學」出發辦學,以「境教」陶冶學生氣質,目標為充實學生現代化科技的知識與能力、提升藝術鑑賞與創作的水準、提供豐富多元的校園生活,並將提深教師專業素養作為學校經營重點之一,帶領全體師生謀求「全人」的發展。 在接任校長鍾素月修女、李雅娟修女、鄭麗蓉女士的傳承下,培育出一屆又一屆感恩惜福、負責服務,與人共融合作的學生。
1964
在台灣經濟還尚未獲得加工出口貿易興起的改善前,修女們在鳳山會院成立了縫紉班,並募來當時最新款式的縫紉機,教授原住民女青年洋裁技巧,受訓女青年均需住宿接受為期兩年的訓練,7年間受訓結業返鄉服務者有數百人之多。
1966
有鑑於社會需求,修女會在高雄市建國一路道明中學旁購地250坪,預備興建新醫院,並於1975年新醫療大樓動土施工。
1976 /迄今
在聖功修女們辛勤耕耘播種之下,會務由醫療、教育拓展至社會服務,本著基督傳愛的使命及聖功修女會的神恩「樂仁社會服務中心」(聖功基金會前身)於1976年成立。是以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重心陪伴天主教職工青年會(YCM)的人格成長及尋回上主創造的尊嚴,暨家庭服務為核心。致力於為家庭及夫婦關係的重建、職工與勞工青年的人格成長與心理建設、受虐失孤兒少、受暴婦女、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與學習能力低落的學童、新住民等弱勢族群服務。
1978 /2002
經過20多年的醫療服務,五福路的樂仁醫院於1978年正式遷至建國一路新址,並更名為「天主教聖功醫院」。1988年增建兩層樓,由地上三層建築變成地上五層樓。於1996年設立安寧病房,取名「聖方濟之家」,係南部地區第一家照顧癌末病患的醫院,同年設立「護理之家」,為高雄地區第一所政府立案的「醫院附設護理之家」。1999年為擴大醫療使用空間興建醫療大樓,並於2002年落成。
聖功醫院以提供最好的醫療照顧、最人性化的關懷為原則下打造擁有居家護理、日間照護、安寧照顧、護理之家、老人及身心障礙居家服務、長期照護喘息服務、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綜合醫學中心。隨著社會的轉變,修女們察覺到了新的社會服務需求,規劃長期照護體系將會是我們的下一個重要任務。
1998 /2016
聖功修女會開始接受內政部委託,因應南部家暴婦女及兒童少年的關懷需求,修女會利用左營會院的舊址成立「婦幼中途之家」,為高 雄是第一家立案之安置機構。2002年轉型為以兒童少年為對象的中途之家「康達家園」,接受司法與社政單位的委託,持續提供安置庇護、就養、就學、就醫、就業、各別及團體諮商服務與靈性滋養。
1999 /2009
聖功醫院承接南區老人諮詢服務中心
2002
聖功醫院承接南區老人諮詢服務中心
2003
鑒於社會福利需求日漸增高,持著政府單位對聖功修女會的信任,聖功修女會決議將樂仁社會服務中心擴大服務,於2003年10月30日正式登記成立「財團法人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在兒少服務、單親家庭、安置服務、家庭預防、社區發展等五大領域進行服務。
成立後隨即展開與公部門合作計畫。秉持基督照顧弱小精神,從身心靈治癒上實踐天主聖德,提供弱勢家庭安全穩定生活環境,加強心理調適及生活重塑,期望打破困境家庭循環機制, 與服務對象共同建構美麗人生願景。
2004 /2005
承辦高雄市兒童少年學苑
2007
在高雄縣鳳山市成立「芥子園」,展開高雄縣單親家庭個管中心服務,為弱勢家庭國小學童進行課業輔導。6月並成立發展部,整合基金會各單位服務與資源,辦理捐款人服務管理並研究開發創新方案。
2010
因康達家園的服務成效,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特別邀請委託辦理「小星星家園」,負責大高雄全區受暴受虐兒童少年24小時緊急庇護安置。
2014
繼續康達家園及小星星家園服務的成效,承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安琪兒家園」,負責大高雄全區受暴受虐少女長期庇護安置。
2015
為回應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時代需要,成立【社區發展部】,加深社區照顧與高齡長者的服務規劃,以對應日益嚴重的長期照護問題。在既行的使徒工作外,以基層的增能培力發展社區互助機制,實踐及落實在地安老和活躍老化。以增進高齡者生活趣味與提升生活品質為服務目標,期待每一個生命在最後的階段依然有上主榮美的肖像與尊嚴。
同年接辦屏東縣政府委託屏北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中心,連結社區組織共同建構社區服務網絡,以及社區照顧人力培育、社區照顧網絡資源平台,投入人力陪伴及培力有意願辦理長者關懷及健康促進的社區組織發展社區服務,助在地組織自主運作及服務發展,在服務過程中凝聚社區情感。
2016
因應少子化及高雄市長期安置資源充足,安琪兒家園併入小星星家園,成為一個綜合型緊急安置機構,為兩歲到成年長輩提供一個遭逢變故時的緊急庇護處所,在喘息中等待再出發的準備。
2017
因應高齡社會及老人人口激增,看重社區組織在長期照顧中健康預防和延緩老化的重要角色及老人照顧工作中失智症議題日益增加,急待有具體對策;因此為籌備多時的【爺奶幸福村-失智老人照顧中心】計畫,啟動對公共參與的濫觴,在各界支持下,三個月即募得地質探勘所需款項,透過此次募款方式將社會工作推到網路平台上,邀請不同的階層與族群和聖功共創社會福祉。聖功期許結合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為失智老人打造一個人性、尊嚴、快樂、希望的高齡社福園區。
2020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因應家庭工作的整合與服務品質被看見,再度獲得高雄市政府的邀請,接受委託辦理高雄市兒童及少年收出養交查追蹤暨資源服務中心、親密關係家庭暴力個案追蹤輔導服務,並申請離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及家長之社區式家事商談服務方案,協助家庭恢復茲養生天命的功能。

40多年來奉行聖功修女會的神恩「隨時待命,為弱勢與急需者服務,以落實基督之福傳使命」的理念,一步一腳印地開展社會服務足跡。經過四十多年的經歷及反思,同時更機地回應及進行會內各個使徒工作的整合。未來聖功修女會的使命不變的依然是關注社會大眾的需求並提供照護。從扎根台灣以來,修女們的奉獻與福傳生活,受到台灣社會廣大民眾的支持與鼓勵。本著基督的愛承受這份責任與期許,我們將繼續修女們博愛的腳蹤,聆聽每一個需要的呼聲,盡心盡力予以扶持,讓助人者與受助者兩相歡喜,生命蒙福,並且更為豐盛。